中核集團合力打造能源革命新高地

發(fā)布時間: 2020-01-06   來源:人民網(wǎng)  作者:本站編輯

  不久前,中國核工業(yè)集團宣布,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“中國環(huán)流器二號M”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。這項成就不僅被媒體評為“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成果”之一,更意味著人類距離“人造太陽”的夢想又近一步。喜訊傳來,引人振奮,也令人好奇:到底什么叫作“人造太陽”?

  人們常講“萬物生長靠太陽”,歸根結(jié)底,依靠的是太陽內(nèi)部時刻進行著的熱核聚變反應(yīng)。如果能夠控制并和平利用這種反應(yīng),那么人類將擁有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。也就是說,一旦實現(xiàn)“人造太陽”,能源短缺帶來的社會問題有望得到徹底解決,化石能源燃燒造成的環(huán)境污染可得到根本扭轉(zhuǎn),制約海水淡化、星際飛船等大型耗能工程的“科技之鎖”也將被接連打開……從這個意義上講,“人造太陽”是名副其實的“能源桂冠”。此次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的建成和應(yīng)用,無疑為人類摘取這頂“桂冠”鋪墊了一塊重要基石。

  在國際核聚變研究之路上,中國正日益實現(xiàn)從跟跑向領(lǐng)跑的轉(zhuǎn)變。近些年來,脈沖高壓變電站首臺主變壓器、超熱負荷第一壁原型件等科技成就相繼問世,不但奠定了中國在這一領(lǐng)域的領(lǐng)先地位,而且為解決人類清潔能源利用問題作出了中國貢獻。這些成績的取得,離不開科研工作者在半個多世紀里的不懈探索?;厮葸^往,從1955年錢三強等科學家提議開展“可控熱核反應(yīng)”研究,到1965年中國最大核聚變研究基地設(shè)立,再到1984年“中國環(huán)流器一號”建成……一代又一代核聚變?nèi)艘浴翱涓缸啡铡卑愕木褓s續(xù)傳統(tǒng)、接力奮斗,努力將“人造太陽”的藍圖一步步變?yōu)楝F(xiàn)實。

  實現(xiàn)“人造太陽”噴薄而出的目標,同樣需要社會環(huán)境的哺育與支持。比如,面對比科幻電影更具未來感的科技發(fā)展,社會輿論如何理性討論,既不過度追捧也不冷嘲熱諷?科學研究難以“畢其功于一役”,怎樣培育健康的社會心態(tài),正視漫長探索路上的曲折與挑戰(zhàn)?針對一些人“談核色變”的恐懼心理,如何結(jié)合可控核聚變的固有安全性,在社會上開展科普行動?不斷有民營企業(yè)跨入“核反應(yīng)圈”,相關(guān)部門怎樣以審慎的態(tài)度,同時做好鼓勵與監(jiān)管工作……凡此種種,顯然都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合作,共同塑造科技創(chuàng)新背后的社會環(huán)境。

  “人造太陽”是全人類的夢想,必須深化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,打造“能源命運共同體”。實際上,“人造太陽”科學裝置規(guī)模大、建設(shè)周期長、投資成本高,任何一個國家“關(guān)起門來搞建設(shè)”都無法解決所有難題,必須“聚四海之氣、借八方之力”。中歐美俄日韓印等多方簽署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(ITER)計劃,已經(jīng)成為全球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合作項目之一,實驗堆建成指日可待;將來,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(CFETR)的建設(shè),同樣邀請世界各國的聚變專家共同參與,不拒眾流匯成江海??梢哉f,一項項重大進展已經(jīng)證明,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,是破解人類清潔能源利用難題的必由之路。

  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“人造太陽”的夢想從未落幕,技術(shù)發(fā)展的腳步也不會止歇。盡管上下求索之路漫長而曲折,但“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,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,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”。我們期待著“一輪頃刻上天衢”的燦爛景象。

      關(guān)鍵詞: 中核集團,能源革命

稿件媒體合作
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(wù)!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(wù)!
  • 電話:010-58689070

廣告項目咨詢
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(wù)!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(wù)!
  • 電話:400-007-1585

投訴監(jiān)管

  •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(wù)!
  • 電話:010-634154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