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首頁 > 風電 > 行業(yè)要聞

喜馬拉雅的風 點亮西藏的燈

光伏們發(fā)布時間:2022-12-26 14:13:47

位于西藏的措美哲古風電場,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風電項目。該項目創(chuàng)造了雪域高原風電建設史的奇跡,打破了空氣密度低、風能不具利用價值的誤區(qū)。

湛藍的天空、連綿的雪山、奔騰的江水、圣潔的雪域高原,長風浩蕩,經年不息。在我國西南邊陲坐落著一個鮮為人知的偏遠縣城——措美,藏語意為“湖的下游”。2021年12月22日,在海拔5000多米的措美哲古鎮(zhèn),10臺銀白色的風電機組威武矗立,喜馬拉雅北麓的山風呼嘯而至,帶動葉片徐徐旋轉,電流轉瞬間并入西藏電網,送入千家萬戶。截至2022年10月22日,由三峽集團投資的世界海拔最高的風電場,其發(fā)電量已突破6000萬千瓦時。該項目為區(qū)域內超高海拔的規(guī)模化風電開發(fā)提供了研究成果和工程借鑒,也將助力西藏雅江中游水風光多能互補基地的建設。

欲善其事,必利其器

青藏高原山脈多東西走向,地勢由西向東降低,地面海拔高程伴隨緯度的升高發(fā)生急劇的變化,更加助長了西風的強度和頻次。據氣象數據分析,青藏高原大風季集中在冬春季節(jié),風速高且持續(xù)時間長。據評估,西藏風能資源技術開發(fā)量達到了6億千瓦,部分高海拔地區(qū)年有效利用小時數可達4000小時。然而,由于高原的低氣壓、強紫外線、低空氣密度,風能資源長期以來被認為是“有氣無力”,不具有開發(fā)利用價值。

這種刻板的印象缺乏科學驗證。經氣象專家評估,證明在年平均風功率密度400瓦/平方米的風能資源條件下,海拔高度4600米的地區(qū)可以與海拔高度1100米的地區(qū)獲得同樣的風力發(fā)電量。并且,隨著高原型風電機組效率的提升,可開發(fā)資源將會更多。

措美哲古鎮(zhèn)風電場就位于喜馬拉雅風帶上,平均海拔介于5000~5065米,風能資源優(yōu)良。該項目由三峽集團投資、中國電建成都院EPC總承包建設、水電五局、水電六局及中國安能參建,總裝機容量為2.2萬千瓦,項目采用:5臺單機容量2.2兆瓦的東方風電直驅機組,5臺單機容量2.2兆瓦的運達股份雙饋機組,并配套建設1座110kV升壓站。

5000米已經接近超高海拔與極高海拔的臨界點,在如此高的地方建設風電場史無前例,這意味著無經驗可循,無技術可依。由于超高海拔地區(qū)大氣壓力和空氣密度只有沿海地區(qū)的60%,業(yè)內專家向《風能》解釋,這將導致風電機組推力嚴重下降、更容易造成葉片失速,并且對氣動性能優(yōu)化、電氣部件絕緣及散熱性能提升、高輻射環(huán)境下機組防護設計優(yōu)化等方面提出更大挑戰(zhàn)。

此外,過大的晝夜溫差、雷暴頻次高對風電機組的材料耐疲勞性也帶來很大挑戰(zhàn)。針對高海拔的環(huán)境特點,兩家風電設備供應商全力以赴,在機組設備元器件的選擇、電氣設備設計及加工工藝,包括投運后的控制策略,都進行了系統性的技術改造和科技創(chuàng)新。

葉片作為機組的核心部件,也是受環(huán)境影響最大的部件。東方風電措美項目機組的主設計師楊奎斌在接受《風能》采訪時表示,面對氣動性能降低和葉片失速等問題,東方風電經過數次仿真及試驗驗證,攻克了基于雷諾數的翼型氣動性能、大厚度翼型等難題;同時創(chuàng)新性地結合超高海拔區(qū)域定制化的控制策略及渦流發(fā)生器技術,解決了超高海拔地區(qū)葉片失速的行業(yè)難題,在提高機組發(fā)電量5%的同時,也保證了機組的可靠運行。同樣,運達股份也通過建立葉片全尺寸模型,模擬葉片氣動性能,設計了氣動性能優(yōu)異的特殊翼型,安裝遲氣流分離的渦流發(fā)生器,并反復進行設計迭代,在保證發(fā)電量的條件下,將載荷降至最小。

超高海拔給風電機組帶來的另一個較大的問題是絕緣與散熱。對此,運達股份技術中心超高海拔機組產品經理于海舒向《風能》介紹,技術中心進行了整機的流場仿真分析,根據分析結果,謹慎選擇了大部件冷卻方式,以及降容設計系數,其目的是避免過度設計增加成本和復雜度。

完成電氣部件設計和生產后,為了驗證相關設計效果,設計工程師對所有電氣大部件進了聯合低氣壓試驗,模擬在6000米海拔上的實際工作狀況,結果一次性通過溫升、耐壓、雷擊沖擊等全部電氣性能測試。而東方風電有大批量海拔在3000~4000米范圍內的高原型機組應用業(yè)績,收集了多年來大量電氣系統的運行數據,包括絕緣特性、溫升狀況等,并從繞組耐壓、防電暈、電氣部件間距等方面進行了適應性的設計,通過了低氣壓、工頻耐壓、沖擊耐壓、高低溫試驗等一些列全方位的環(huán)境適應性試驗的驗證。

如今,機組運行安全穩(wěn)定,發(fā)電量成績斐然,足以打破行業(yè)內在空氣密度低,超高海拔地區(qū)不具備開發(fā)價值的誤區(qū)。

欲登絕頂,莫辭勞苦

措美哲古風電項目所在地雪山湖谷縱橫、大小山脈連綿起伏,常年溫度8.2℃。在條件如此惡劣的地方施工,人員和設備安全、組織調度、運輸吊裝、運營管理等面臨著多重考驗。

從2019年6月項目獲得自治區(qū)核準批復,到吊裝,及運維,三峽集團西藏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山南分公司主管尹舒展就一直奮戰(zhàn)在這個項目上。

談起項目建設時的艱辛,尹舒展向《風能》描述道:“項目所在地距離駐地有100多公里,方圓幾十里渺無人煙,寒風刺骨。現場交流時,講話者的聲音常常被風吞噬。隨著海拔一點點升高,人體內儲存的氧氣會快速流失,很多人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,頭疼肚脹、失眠多夢,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困難、意識不清,施工人員需要頻繁更換。軍大衣和氧氣瓶成了我們的護身符;沒有餐飲住宿條件,大家喝的是燒不燙的水,吃的是泡不熟的方便面。更沒有手機和網絡信號,僅有一部調度座機可與外界聯系?!?/p>

人有“高反”,機器也會產生高原反應,出現降耗降容的現象。比如起吊機械時,由于氧氣不足燃燒不充分,設備無法達到與平原地區(qū)相同的出力效果。面對橫在眼前的重重困難和迫近的并網截止日期,各參建單位都竭盡全力?!把鹾康蜁乐赜绊懽鳂I(yè)安全和進度,這要求組織計劃具有嚴密的實操性?!币嬲菇榻B說,每臺風電機組有大大小小140多個部件,分布在全國各地,要統籌考慮各廠家能不能按時供貨,送往西藏。要結合并網節(jié)奏,梳理到貨順序,根據天氣情況安排合理的工期。

由于在西藏建設風電場幾乎沒有經驗可循,進藏之路困難重重。需要協調當地交通運輸、市政等各個管理部門,一些超大部件需要交警押運才能通行。安裝環(huán)節(jié)異常緊張,為了充分利用每天僅有幾個小時低風速的黃金窗口期,建設者們需要凌晨四五點起床,在漆黑的崎嶇山路上顛簸2個多小時才能到達現場。為了搶占一年中的低風速時段,所有設備須在2021年9月底前運抵機位。每次吊裝前,建設單位、制造廠家、設計人員、安裝人員,幾支隊伍嚴陣以待,以便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。

幸運的是,最后一臺機組在2021年10月7日成功完成吊裝。此后,機組調試、靜態(tài)實驗緊鑼密鼓地開展。并網前兩天,尹舒展帶領參與各方人員20多人,連續(xù)奮戰(zhàn)2天2夜幾乎沒合眼,與國網西藏調度中心密切配合,終于安全可靠地實現并網。

2021年12月22日上午10點左右,山南市及措美縣主要負責人、地方能源主管部門負責人親臨現場,當對講機中響起“措美哲古風電場并網正式啟動”的聲音時,5號機組的葉片率先開始旋轉。西藏第一個超高海拔并網風電項目開始發(fā)電。

在中控室,山南市主要負責人評價道:三峽集團在措美風電開發(fā)建設的一小步,是西藏山南清潔能源發(fā)展和進步的一大步。2021年12月29日,措美哲古風電場實現全容量并網。

措美哲古風電場的成功開發(fā)建設與安全穩(wěn)定運行,驗證了超高海拔地區(qū)是可以開發(fā)風電的,風能資源從技術上是可以突破的。作為國家超高海拔風電科研示范項目,措美哲古風電場對探索解決高海拔風能資源特性、地理特性、氣候特性具有重要意義;對風電場選址、測風、設計、開發(fā)建設、運營管理方案以及風電機組設備元器件選擇、絕緣設計、加工工藝、控制策略等也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。據悉,措美哲古風電場是措美縣打造包括風、光、地熱能在內的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的重要一環(huán),總裝機約5萬千瓦的風電二期項目已在實施中。

如今,駐地條件已經改善很多,升壓站內有人24小時駐守,備品備件充足。在通往現場的路上,狐貍、藏野驢、巖羊悠然逡巡。遠處,巨大的風電機組已經縮成小小的剪影,與碧波蕩漾的哲古湖、連綿起伏的雪山,伸手可摘星的夜空融為一體。


評論

用戶名:   匿名發(fā)表  
密碼:  
驗證碼:
最新評論0

相關閱讀

無相關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