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位置: 首頁 > 農(nóng)電 > 農(nóng)電文苑

龍橋抗旱

中國電力網(wǎng)發(fā)布時間:2023-11-07 13:21:45  作者:張崇文

  扯火閃(閃電),打炸雷,烏云越鋪越寬,越聚越厚,一場大雨的架勢,在天空搭起鬧臺。“呼啦啦”的狂風(fēng)刮了一個多鐘頭,吹得云薄了、淡了、散了,火閃不閃,雷聲遠(yuǎn)去,又見藍(lán)天、白云,火紅的太陽到天空慢慢的移動,熱氣又在群山上繚繞。

  太陽大,溫度高。太陽越大,溫度越高。2022年小滿后,湖北省來鳳縣舊司鎮(zhèn)龍橋村的雨水比歷年都少,就是落雨也不大,落幾個鐘頭,落半天,落一夜,泥巴濕到半指,再沒有向下濕透,風(fēng)一吹,太陽一曬,蒸發(fā)得樹葉、刺葉、草葉上都看不到一顆露水。

  過了夏至,稻田里裂開像線的縫隙越張(拉)越寬,先放得下一根手指,再放得下三根手指,之后放得下一個巴掌,瀝殼得看見稻根由鞋底線大漸漸收縮成縫衣線大,再收縮成桑蠶絲大。好在稻谷早已抽穗、揚(yáng)花、授粉、結(jié)籽、成熟,干旱延后沒造成自然減產(chǎn)。

  層層臺土的水分干了,成壟苞谷地的泥土?xí)竦脠杂病C孔荷降?ldquo;水塔”經(jīng)不起持續(xù)高溫,天天向水井、谷澗、溪溝注水。沒有雨水的添加,“水塔”里的水下滑得很快,過了十天、半月后,“水塔”漸漸干涸,水井成干水井,谷澗成干谷澗,溪溝成干溪溝。

  種得早的苞谷、黃豆、綠豆、高粱、小米,過了花期、果期,幸好在干旱前被村民收了回家。推遲開了花,既授不了粉,也就結(jié)不了果,高桿和豆科作物只會是曬得焦干的秸稈,心里難受的村民,睜眼看它們在陽光下暴曬、炙烤,比打的除草劑還要干枯得快。

  到家的村民都有兒女到外地打工,他們每月按時打款到父母的銀行卡上,才沒在生活上有絲毫影響。家里儲藏的有稻谷、苞谷、豆子,儲藏的有臘肉、豬油、菜油,儲藏的有洋芋和花生,做的有酸菜、干菜,還摘的有南瓜、冬瓜,村民的一日三餐安排得井井有條。

  中年人洗澡、洗衣不是到打秋河出口的新峽水庫洗,那是來鳳縣城飲用水的水源水。他們開皮卡車、農(nóng)用車、電動車,或者騎摩托車,踩三輪車到三十里外的高洞河去洗。老年人和崽崽伢(小孩子了)到家里用少量的水抹澡。路遠(yuǎn)洗澡像沒洗,水少抹澡像沒抹。

  灑水車每天送來日常生活用水。人多接三挑水,人少接三桶水,人多人少。在用水上省了又省,沒多用過,也不敢多用,水就這么多,你多用一瓢,他多用一瓢,會少了洗菜的水,會少了煮飯的水,會少了弄湯菜的水,還要關(guān)照到喂的牲畜,水始終不夠用。

  根須生長到表層土壤的杉樹、板栗樹、構(gòu)皮樹,已抗不住少雨、無雨的干旱。它們很難從深層的巖縫、泥土中沾染一點(diǎn)濕氣,正在慢慢地枯萎、枯蔫、枯縮,失去水分的葉片向下耷拉,綠色至淺,變白,變黃,變紫,變得沒了生命在樹林中早就成能點(diǎn)燃的干柴。

  國網(wǎng)來鳳縣供電公司駐舊司鎮(zhèn)龍橋村尖刀班班長譚華,帶領(lǐng)尖刀班成員和村支兩委的人到村民家走訪,要到群山去的人不能帶火種(打火機(jī))上山,禁止到山上漚灰、燒火煙(燒荒)。久旱無雨的山上,漫山遍野都是曬死的干草,只要一個煙頭就能引發(fā)森林大火。

  譚華和尖刀班、村支兩委的人分成幾個小組,守候到山上的每個路段,走來的村民要上山,不是急需去尋找、采摘草藥,好言好語勸他們返回。太陽大曬得山上成了熱漉漉的山埡口、山堡堡、山窩窩,汗流多了,容易失水、虛脫、中暑,身邊沒人,麻煩就大。

  他叫村民待在家里好,不到山上割草、砍柴,不到山上鏟草、挖土,空調(diào)吹得屋里涼快,沒得空調(diào)有電扇也能降溫。就是搖一把棕葉扇、竹篾扇,再走到河里洗個冷水澡,總比跑到山上舒服得多。那么大的太陽、高溫,曬干了汗,曬出了“油”,好人也要變病人。

  有了勸返,村民也曉得譚華對他們好,關(guān)照到這個份上,不到山上去找“罪”受。沒得人阻撓、制止,放任村民到山上去,就是不漚灰、不燒火煙,從口袋里取支煙,“吧嗒、吧嗒”吸了后,把煙屁股(頭)隨手一扔,等人一走,刮了風(fēng),會在山上燃起熊熊大火。

  干樹、干刺、干藤順著火勢燃,再引燃青枝綠葉的喬木、灌木,又從這座山燒到那座山,過火面積寬了,連臨近村子的森林也搭到遭殃,造成的損失更大。想起發(fā)生森林火災(zāi),哪個人都怕,連房屋、牛欄、豬圈都會付之一炬,如果是人為所致,要負(fù)刑事責(zé)任……

  太陽再大,溫度再高,還是待在家里涼爽。沒有人中暑,不需要打電話,喊救護(hù)車來送到醫(yī)院去搶救。把收獲的稻谷、苞谷、豆子、花生、辣椒到院壩里曬干,再用風(fēng)車車出空殼、渣子、灰塵,一袋袋裝好,儲藏到倉庫里,為明年更好的生活打下堅實(shí)的基礎(chǔ)。

  腦殼上的烈日,腳底下的熱浪,“水塔”里面的水早已濾空。路邊的蒿草、蕨草、茅草、芭茅草、蓑衣藤草,哪里經(jīng)得起連續(xù)的干旱,已經(jīng)曬得枯黃一片,只要一顆火星,瞬間燃燒起來,村民不會拒絕譚華到家里來,他講的干旱季節(jié)防火的事,是最最重要的事。

  更讓譚華揪心的事,是村民在用水上一點(diǎn)也不敢多用,洗過菜的水不會倒了,要喂豬、羊、雞、鴨、鵝。早晨漱口水減半,一家人用一盆水洗臉,晚上漱口了,一家人用一盆水洗臉了還要洗腳,才澆到屋邊的樹蔸上,讓它們在干旱的日子里不會把葉子卷成條。

  他想能到龍橋的哪座山上找到水,有棕繩大一股行,有麻繩大一股行,就是有鞋底線大一股也行。干了這么久,群山一個個“水塔”里面的水哪里還存得住,早就濾空了、濾盡了、濾完了。泥土里僅有的濕氣,也被根須扎了幾米、十幾米深的樹子吸得干干凈凈。

  他想找到的水流得比筷子還大,用水泥抹底、粉墻,一天一夜裝滿大水池,經(jīng)過水管流到村民的家里,裝到他們的巖水缸、陶瓷水缸,用起來才舍得用,不用走遠(yuǎn)路到高洞河去洗澡、洗衣,身上也沒得一點(diǎn)汗臭味,還能到屋邊種幾塊地的蔬菜,生活才過得有起色。

  他想到村民用水的難處,帶上尖刀班、村支兩委的人到龍橋的山上、山腰、山麓來來回回轉(zhuǎn)了幾天,腳打起了水泡、血泡,帶的茶水喝完了,渴得喉嚨干裂,帶的快餐面打干吃了,回轉(zhuǎn)的路上仍餓得暈頭轉(zhuǎn)向,也沒讓他惱火、煩躁,第二天又和大家到群山里穿越。

  找到第五天,他們從山頂下來,走到山腰,前邊的一個無名山洞的涼風(fēng)吹得舒服。停住腳步后,沒往別處去,徑直來到洞前,聽到“淙、淙、淙”的滴水聲,都激動得歡呼。幾天的疲憊、勞累從身上消失得無影無蹤。找水不能輕言放棄,堅持下來必有收獲。

  看到巖孔流到巖凼的泉水有碗口大,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。譚華蹲下身,用涼水洗了手,再捧到手上,喝到嘴里,像冰水一樣涼爽,喝了過后,嘴巴里還有淡淡的甜。大家輪流喝了這股洞泉水,都覺得這個山洞的不可思議,干旱這么久,還有泉水流。

  他們馬上買來水管和各種各樣的接頭,再花幾天時間,把這股洞泉水,引到龍橋村大半個村的村民家,用起水來才舍得用。泡的茶水多,打的油茶湯多,還能弄湯水多的燉菜。洗澡、洗衣不用再走三十幾里路,到高洞河去洗。連喂的雞鴨鵝豬羊也有足夠的水喝。

  譚華專程來到唐輝剛的養(yǎng)牛場,看到他打開水龍頭,“嘩嘩”的洞泉水流進(jìn)了飲水槽,聽到流水聲的肉牛,即便沒有吆喝,也乖乖地走來,站成一排,低著頭“咕嚕、咕嚕”地喝著水。譚華臉上的微笑,像開的抗旱力強(qiáng)的紫薇花,它們再不受到限制,有的是水喝。

  唐輝剛說感謝譚總對我們龍橋村村民的關(guān)心,是你們辛辛苦苦花了好幾天找到了這股洞泉水,大家的飲用水再不會捉襟見肘,連這些牛呀、豬呀、羊呀等等牲畜都喝到冰涼、沁甜的洞泉水,你們供電公司的人不簡單,為找水,用了太大的代價,值得我們贊賞。

  譚華說這是我們集體的力量,要把我們國網(wǎng)來鳳縣供電公司和村支兩委的關(guān)愛送到每戶村民的家里,在持久、連續(xù)的干旱中有了足夠的洞泉水,干旱的日子仍過得踏實(shí),生活有滋有味,才是我們要為村民做的實(shí)事,多走幾腳路,多流一身汗,把缺水的事解決好。

  十幾頭肉牛飲夠了水,朝著譚華他們“哞、哞、哞”叫得歡快,好像是感謝他們找到的這股洞泉水,讓它們再沒少過水喝。它們繼續(xù)歡叫,往旁邊、后邊走去,還躺在地上反芻著粗草料、精飼料。唐輝剛的肉牛沒在干旱中受到影響,才是譚華感到最高興的事。

  唐輝剛洗了手過來,邀請譚華到他家去歇涼、喝茶。譚華說我來看看你的肉牛長得膘肥體壯,沒出現(xiàn)毛病就放心了,我還要和尖刀班、村支兩委的人到村民家去走訪,還要守候在各個路段通向山上的路口,還是要村民無事不要到山上去,森林防火仍是重中之重。

  到了八月,斷斷續(xù)續(xù)落過幾個鐘頭的雨,落過半天的雨,落過一個晚上的雨,還是雨太小,落雨的時間不久,仍無法緩解持續(xù)的干旱。立秋之后白天溫度高,到了晚上還是比較涼爽,看來干旱還要持續(xù)下去。老年人說“傍晚發(fā)霞,干死克螞(青蛙、癩蛤蟆的統(tǒng)稱)”

  這是土家人的一句天氣諺語,每天傍晚看到天空里的云霞,次日又是一個萬里無云的晴朗天氣,這種天氣還延長一個月、兩個月、三個月,連青蛙、癩蛤蟆、漲水蛤蟆都會被太陽曬得死,有了譚華他們的關(guān)照,村民的生活沒受到一點(diǎn)影響,洞泉水照常流到村民家。

  村民要請譚華和尖刀班、村支兩委的人到家里去做客。他用各種理由委婉地拒絕,尖刀班和村支兩委的人沒有一個人赴約。有了他的帶頭,大家不會去村民家找麻煩,為村民辦了一點(diǎn)事情,是他們的本職工作,哪里會去喝酒、吃飯,去了是給村民額外增加負(fù)擔(dān)。

  譚華想水是生命之源,有了水在干旱的日子把生活過得有滋味,原來只洗兩道的蔬菜可以洗三道、四道,原來一盆水一家人洗臉了洗腳,現(xiàn)在一個人一盆水洗臉,再一盆水洗腳,還用一大盆水洗澡,進(jìn)了村民家,看到巖水缸、陶瓷水缸裝滿了水,譚華一臉都是笑。(張崇文)


上一個:視塔線

評論

用戶名:   匿名發(fā)表  
密碼:  
驗(yàn)證碼:
最新評論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