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萍鄉(xiāng)正一點點找回“綠色”。
櫻花、海棠花、紫薇花被“請”進了有著60余年煤礦開采歷史的村莊;3000余畝贛州臍橙種在了廢棄的礦區(qū)上;礦渣堆中漫山遍野的淡紫色泡桐花開成了花海。
櫻花盛開的季節(jié),年過七旬的萍鄉(xiāng)市安源區(qū)城郊略下村村民文招明,在家門口既能看到花海也能望到人海,“每天幾百輛車開進村都是來看花的,4個停車場都裝不下”。
20多年前,因煤而興的略下村也擁有過這般熱鬧光景。那時,外地來村務工的民工多,三輛巴士來回不停地接送,“都是來礦上打工的。”文招明曾是村里一家煤礦的經營者,手下管著上百號職工。
直到2001年,因實施關井壓產政策,干了30多年煤礦的文招明不得已告別礦井。以煤為生的略下村村民,大多外出討生活,文招明年紀大了,成了留守村莊的少數(shù)派,村子少了人氣。
拉了5年煤,賴清記得過去“晴天一身灰、雨天一身黑”的日子,運煤車每天從村子經過,抖落一地煤渣,人經過時,煤灰揚起幾米高,“穿著白襯衫出門,回來一定變成黑襯衫,臉都是黑的,洗上三遍才干凈。”用賴清的話說,整個略下村都是灰色的。
而多年采礦帶來的更大“后遺癥”在于,植被破壞、水土流失、地表塌陷。村子到處是煤矸石、灰渣等堆成的廢渣山,一下雨黑水橫流。
長達百年的煤炭開采給“煤城”萍鄉(xiāng)留下了近9萬畝的廢棄礦山,2005年萍鄉(xiāng)實施礦山復綠工程,昔日醒目的“傷疤”正在被一點點修復。
按照“修復、保護、重塑”的思路,2015年,略下村對廢棄礦山進行了削方、平整、覆土、栽種花卉苗木等“修復手術”,20畝地種櫻花,15畝地種海棠,40畝地種碧桃……流轉500余畝山地,打造“陽光花海”景區(qū)。
從浙江、四川、湖南等地購置的苗木分批種在了不同的山頭,按照景區(qū)最初的規(guī)劃,1月海棠花,2月桃花……在略下村月月能見花海。
2018年4月,第一屆“陽光花海”櫻花文化旅游節(jié)開幕,十幾萬名游客涌入略下賞櫻,“賞花經濟”給“煤村”發(fā)展提供了思路。
略下村注定因花而興。賴清回村開辦了全村第一家農家樂,人氣最旺的時候,餐桌從里面擺到了外面,用餐高峰期游客還得排上兩小時等位。
從這家位于山腳的農家樂望去,不遠處的山頭已漸漸披上了綠裝,村里的環(huán)境正一點點變好。
直到現(xiàn)在,這個在外開了十幾年大貨車的中年人也說不清家鄉(xiāng)到底哪里好,賴清只知道,除了每天都能看到藍天白云,村里的小溪又有了魚蝦的身影,這說明水質有了很大改善。
有著百年煤炭開采史的蘆溪縣思古塘礦區(qū)里,3000多畝臍橙已成功掛果,工人彭均和正忙著打藥、摘心。
過去,長年采礦產生的煤矸石,在這里堆成了一座座一兩米、四五米高的廢渣山。幾年前,當?shù)卣囍M贛州臍橙種植大戶,在煤矸石上種臍橙,以此開展生態(tài)修復工作。
由于沒有經驗可循,這在當時是一個冒險的舉措。“種的時候沒抱希望,不過,現(xiàn)在看來是成功的。”蘆溪縣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副局長鐘圣國說,土地資源被充分利用,既保持了水土,還解決了當?shù)卮迕竦木蜆I(yè)問題。
彭均和沒想到十幾年后還能重新在家門口拾起飯碗,上世紀90年代,他日復一日下井挖煤,從青年干到了中年,礦區(qū)資源枯竭,上百家小煤窯經歷政策性關停后,村民們再沒了出路。
十幾年里,彭均和跟著包工隊“哪里有活兒就跑哪里”,蘆溪周邊縣城都跑了個遍,干干停停,一年掙幾千元,靠著家里的兩畝地勉強糊口。
2015年8月,蘆溪縣思古塘礦區(qū)拿出部分廢棄礦山試種臍橙,彭均和和村民們都沒有猶豫,“就是跟著干”,經過4年的精心養(yǎng)護,來自贛州的臍橙樹苗在礦區(qū)臍橙基地首次掛果30萬斤。嘗到了甜頭,礦區(qū)的臍橙種植面積擴大到了3000余畝。
這幾年,彭均和領著幾十個村民,在臍橙基地種臍橙,每月能領到4000元,從地下挖煤到地上種果樹,工作環(huán)境變了,干活兒更安全,還跟著老板學了點技術。慢慢地他也開始意識到,這份果園里的工作既能創(chuàng)造生態(tài)效益,又能創(chuàng)造經濟價值,很有意義。
上世紀90年代,蘆溪縣南坑鎮(zhèn)山田村有著上百家小煤窯,一度因過量開采,導致環(huán)境惡化,經過多個樹種的試驗,鎮(zhèn)政府總結經驗,整合800萬元資金,全面治理礦山環(huán)境,在煤矸石上栽種易生長的南方泡桐。
如今,一到春天,淡紫色泡桐花在綿延起伏的山嶺上競相綻放,6000畝廢棄礦山變身花海,美不勝收。
截至目前,萍鄉(xiāng)市已爭取國家投入3.1億元對廢棄礦山實施復綠工程,目前已復綠6萬余畝。
評論